而且是全网公开、去中心化的分布式记账过程。它构成了比特币网络运行的基石,通过竞争机制确保交易的真实性与网络的可靠性。矿工的角色实质上是公共账本维护者,其核心任务并非创造虚拟货币,而是验证并记录全球用户发起的每一笔交易,形成不可篡改的交易历史。这一过程彻底摒弃了传统金融依赖中心化机构的记账模式,实现了价值转移的自主验证。

记账权的归属并非由任何机构指定,而是通过算力竞争决定。矿工需投入强大的计算设备解决复杂的密码学难题(工作量证明机制),以争夺将待处理交易打包成新区块的权利。这本质上是对哈希值的暴力破解竞赛,全球矿工每秒进行数万亿次计算,率先找到符合网络设定条件的随机数的矿工,即获得当前区块的记账资格。这种设计既保证了参与的公平性,也使得恶意篡改历史数据的成本高到无法实现。
成功记账的矿工将获得系统自动生成的新比特币作为奖励,同时还能收取该区块内所有交易的手续费。新比特币的发行正是通过这种记账奖励机制流入市场。比特币减半机制周期性推进,新币奖励逐步减少,手续费在矿工收益中的比重将持续增加。这种经济模型巧妙地将记账成本与货币发行绑定,激励矿工持续投入资源维护网络安全与稳定运转。

矿工完成记账意味着新区块被添加到区块链末端,形成一条按时间顺序排列且环环相扣的链条。每个新区块都包含前一区块的加密指纹,任何对历史区块数据的微小修改都会导致后续所有区块失效。当一笔交易被足够多的后续区块确认后,其有效性即获得全网公认且难以推翻。区块链技术正是通过这种链式结构确保了账本的完整性与交易的不可逆性,构筑了比特币系统的信任根基。

恶意节点若想篡改已被确认的交易记录,理论上需要掌控全网51%以上的算力以重构更长的区块链分支。然而在比特币网络算力已高度分散且庞大的现实条件下,发起此类攻击所需投入的资源远超潜在收益,在工程实践中几乎无法实现。矿工持续投入的算力,实质上转化为保护网络抵御双花攻击与数据篡改的坚实屏障。
